close

E49F7BF9-C529-484F-9927-E25A862E7661-side.jpg

金雀花王朝|重點君主

理查一世|因勇猛善戰而有「獅心王」稱號。參與當時視作聖戰的十字軍遠征,被歌頌為「英雄」和「深得民心」的君主,留下許多有著騎士精神的浪漫傳說。

約翰|獅心王理查的弟弟,英國歷史上最不成功的君王之一,他串通外敵、謀叛兄長、殺害姪兒、失去歐陸領土的經歷使他在世時就失去臣民的愛戴。

愛德華三世|英法百年戰爭開始:由於法國王位出現繼承血統問題,愛德華三世為血緣最親者,法國貴族擁立腓力六世即位法國國王。1337年愛德華三世正式自稱為法蘭西國王,腓力六世亦宣布收回愛德華三世在法國的所有領地,結果英法兩國全面開戰。

理查二世|爺爺愛德華三世逝世後,年僅10歲的理查便繼承英格蘭國王王位, 實權為叔父蘭開斯特公爵掌握。

蘭開斯特王朝|重點君主

亨利四世|蘭開斯特公爵之子,和理查二世同為愛德華三世之孫。由於蘭開斯特公爵治國有方,議會和貴族都更傾向於支持他。議會最終決議廢除理查二世,擁立蘭開斯特公爵的兒子亨利(後來的亨利四世)。

亨利五世|亨利四世之子,重燃百年戰爭戰火,甚至取得了比愛德華三世更大的勝利,與法國國王簽訂特魯瓦條約,但條約在亨利五世死後卻不被法國人承認。

亨利六世|亨利五世之子,九個月大時即位,由於聖女貞德出現,接連掌握實權的貝德福公爵約翰去世後,形勢對英國更為不利。最後以戰敗的結果,於1453年結束百年戰爭。自此亨利六世的精神病間歇發作,約克公爵趁機叛亂,是為玫瑰政爭。1461年,亨利六世被約克的兒子愛德華(後來的愛德華四世)推翻,亨利逃亡到蘇格蘭。

約克王朝|重點君主

理查三世|愛德華四世之弟,為奪位將愛德華四世之子送入倫敦塔。約克王朝第二位君主也是最後一位。 

都鐸王朝|重點君主

亨利八世|先後娶了六位妻子(渣男?),多次婚姻但都不順利。為了休妻使英國教會脫離羅馬教廷,自己成為英格蘭最高宗教領袖,英國王室的權力因此達到頂峰。

瑪麗一世|亨利八世之女,他恢復舊教,取代她父親在宗教改革提倡的盎格魯宗(新教),過程中她下令燒死約300名宗教異議人士,得名「血腥瑪麗」。

伊莉莎白一世|亨利八世之女,即位時英格蘭處於內部因宗教分裂的混亂狀態,但她不但成功地保持了英格蘭的統一,且使英格蘭成為歐洲最強大和最富有的國家之一。當時適逢大航海時代,不論外交、國際地位、英國文化都發展得相當成功。

 

 

朝代與歷代君主


 

  • 史前不列顛時期 Prehistory Britain|西元前900年

塞爾特人Celt遷徙至此地。關於塞爾特人的知識,主要是從羅馬人的歷史記載中獲得。他們信奉自然宗教,各部族之間只有鬆散的聯繫,没有形成統一的政治實體,自然也没有王朝。

 

  • 羅馬時期 Roman Britain|西元前100年到5世紀

直到5世紀羅馬帝國東西分治以後,羅馬人才放棄這裡。

 

  • 七國時代 Heptarchy 到 威塞克斯王朝 Wessex 
羅馬人離開後,日耳曼民族:盎格魯-撒克遜(Anglo-Saxon Migration) 開始由南部向中部侵入不列顛島,漸漸地在這些地域建立起了一些王國。當時由盎格魯-撒克遜人以及塞爾特人所建立的王國的數目遠遠不止7個,但隨著時間的推移,一些大國逐漸地吞併了周邊的小國,最後形成了以這七個大國為代表的七國時代。

諾森布里亞 Northumbria
麥西亞 Mercia 
東安格利亞 East Anglia 
埃塞克斯 Essex 
肯特 Kent
薩塞克斯 Sussex
威塞克斯 Wessex 
而這格局也成為了後來的英格蘭王國的雛形。
 
原本互相征伐的小國因為共同的大敵:維京人的威脅,開始統一。終於威塞克斯 Wessex 脫穎而出,阿爾弗雷德Alfred 成為第一位國王,率领臣民抵抗維京人入侵,英格蘭從聯邦性質逐漸走向國家。
 
11世纪,丹麥維京人卡纽特完全占領了英格蘭。1017年,他與前英王的遺孀结婚,從法理上成為了新的英王。而後卡纽特的父亲丹麥國王去世,他又繼承了丹麥王位,同時成為兩个王國的國王。 
 
流着日耳曼热血的撒克遜人顯然是不能忍受被丹麥维京人统治,1042年,拥有威塞克斯血统的愛德華(他對基督教信仰有無比的虔誠,被稱作懺悔者愛德華)領導人民驅逐了丹麥國王。

 

  • 諾曼王朝 Normandy|1066-1154

『法國諾曼第公爵威廉佔領英格蘭成為英王』

懺悔者愛德華去世無子嗣,法王封臣的諾曼第公爵威廉擁有微弱的血統(威廉為懺悔者愛德華的姑表侄子。),想繼位英國國王。1066年他發起「黑斯廷斯戰役 Battle of Hastings」成功佔領英格蘭。英王哈羅德二世及其兩位弟弟也戰死沙場,盎格魯-撒克遜王室末代滅亡。1066年「黑斯廷斯戰役 Battle of Hastings」是歷史上最後一次對英國成功的軍事入侵,自那以後再也沒有人能成功征服英國。
 
威廉成為英格蘭國王威廉一世,建立諾曼王朝,他也被稱為征服者威廉 William the Conqueror 或 私生子威廉 William the Bastard。
這位建立英國的諾曼第公爵威廉其實是諾曼人,所謂諾曼人也就是北方人,第二次蠻族入侵時,挪威丹麥人南下,一支就到了法國,在法國占了一塊地,就是後來的諾曼第,他們向法王稱臣,不過這只是為了取得合法身份,既不聽調也不聽宣,法王根本就管不了他們。所以第一任英王,開始是諾曼人血統,後來是法國人身份,跟英國實在是沒什麼關係。
 
 征服者威廉
 
威廉將法國文化以及歐陸的骑士制度和封建制度帶進英格蘭,古法語成為英國統治階級的語言近300年之久,並影響現代英語的許多詞彙。英法關係從這以後變得相當複雜,因為英國國王同時擁有法國貴族的身份,導致後來英國國王也有權力爭取法國王位,成為後來英法衝突的原因之一。
 
此時諾曼王朝的領土包括兩個部分:英格蘭和諾曼第。
 
繼任的威廉二世大興干戈,強化了對兩個地區的控制。在威廉二世意外?死亡後,他弟弟亨利一世繼位並同樣忙於戰爭鞏固統治。

 

  • 金雀花王朝 Plantagenet|1154-1399
諾曼王朝的亨利一世死後,王室内部又发生了奪位戰爭。最後亨利一世的外孫亨利勝出,成為英王亨利二世。亨利二世繼承父親在法國安茹的封地,貴族紋章以金雀花為圖案,故後人稱此時期為金雀花王朝。此時期就是羅賓漢的時代。
 
牛津大學、劍橋大學、現代西敏寺、議會的雛形等也都是在金雀花王朝出現。
 
英法複雜的關係終於在愛德華三世時爆發英法百年戰爭。
 
『英法百年戰爭』

1337年開戰 |愛德華三世(金雀花)
停戰            |查理二世(金雀花)~ 亨利四世(蘭開斯特)
再度開戰     |亨利五世(蘭開斯特)
1453年結束 |亨利六世(蘭開斯特)

這是中世紀最引人注目的戰爭。這場戰爭既導致了騎士精神的興起,也導致了其之後的衰落。另一方面,它也幫助英法兩個國家發展出了強烈的民族意識。它是世界最長的戰爭之一,長達116年,歷經五代統治者,最後由法方勝出。
英法兩國間的緊張局勢可以追根溯源至英格蘭皇室的出身。英格蘭王室是來自法蘭西之諾曼第的諾曼人。因此,英格蘭的統治者歷來不僅僅只繼承著英格蘭的王位,同時也繼承著諾曼第公國的公爵頭銜和相應的土地,但對法蘭西土地的擁有讓他們成了法蘭西的附庸。在百年戰爭中,如何判定英格蘭國王位於法蘭西的封地是他們衝突的核心。法蘭西想盡辦法,試圖剝離英格蘭在法蘭西的封地,尤其是當英格蘭在與蘇格蘭交戰時。
英國的土地的理查一世到達頂峰;在約翰在位時,法王腓力二世乘機奪回諾曼第及安茹兩地,僅剩西南的阿基坦。14世紀,英人想奪回祖先的土地(諾曼第、安茹),法王則想趕走西南岸的英國勢力,統一法國。加上愛德華三世爭奪法國皇位及貿易衝突,終於開戰。
百年戰爭對英格蘭和法國的人民都是大災難,期間又逢黑死病爆發,兩國受到戰爭和疫病雙重打擊,普遍經濟重創,民不聊生。 法國身為戰事進行之地,國土滿目瘡痍,人民流離失所。但戰爭勝利使法國完成民族統一,更為日後在歐洲大陸擴張打下基礎。英格蘭喪失所有的法國領地,但也使英格蘭的民族主義興起。之後英格蘭對歐洲大陸推行「大陸均勢」政策,轉往海外發展,成為全球最大的帝國。
 
在位|國王 重要記事
1154-1189
亨利二世
短斗篷 Court-manteau
 
 
父:安茹伯爵傑弗瑞五世
母:瑪蒂爾達皇后(征服者威廉的孫女)
 
瑪蒂爾達皇后是英王亨利一世和瑪蒂爾達·鄧凱爾德公主的女兒,後來她成為神聖羅馬帝國皇帝亨利五世的妻子。亨利五世死後她又嫁給了安茹伯爵若弗魯瓦五世,兩人的兒子後來成為英格蘭國王亨利二世。
 
妻:阿基坦的埃莉諾
諾曼王朝的亨利一世死後,王室内部又发生了奪位戰爭。最後亨利一世的外孫亨利勝出,成為英王亨利二世。
 
亨利二世的母親是亨利一世的女兒,父親是法國安茹伯爵,安茹是法國的一個地名,貴族紋章以金雀花為圖案,故後人稱此時期為金雀花王朝。
原本的法國領地加上聯姻的領地,他的領地包括英格蘭及庇里牛斯山到英吉利海峡的法國西部地區,實為法王以外最大的領主。看着曾經效忠自己的貴族一躍成為大國國王,法王是當然很介意,所以亨利二世在世時没少和路易七世鬥法。此外,他還進軍愛爾蘭。
 
夫妻失合父子反目:王后埃莉諾比亨利大了整整十一歲,因情婦問題夫妻反目。因分封問題父子反目宣戰,亨利二世認定埃莉諾慫恿兒子們反對他,父子之戰長達十餘年至死方休。
 
亨利二世的領地不僅包括英格蘭,還包括從庇里牛斯山到英吉利海峡的法國西部地區。看着曾經效忠自己的貴族一躍成為大國國王,法王是當然很介意,所以亨利二世在世時没少和路易七世鬥法。此外,他還進軍愛爾蘭。
1189-1199
理查一世
獅心王 Cœur de Lion
 
 
父:亨利二世三子
母:阿基坦的埃莉諾
 
控制著法國西南部阿基坦公國的法國王后阿基坦的埃莉諾與法國國王路易七世離婚,並且嫁給了亨利二世。於是,亨利二世與埃莉諾所生的兒子理查一世繼位為英格蘭王時,獲得了阿基坦的領土,加上諾曼第及安茹兩公國,英格蘭王控制法國近半的地區。
 
妻:納瓦拉的貝倫加麗亞
 
1191年理查宣布與法王腓力二世的妹妹解除婚約,同年在塞普勒斯與貝倫加麗亞結婚,此後貝倫加麗亞便隨理查四處征戰,從未踏上英格蘭土地,兩人也未有子嗣。
從16歲起,就捲入了王室的內戰。受封母后埃莉諾的土地阿基坦。因勇猛善戰而有「獅心王」稱號。1175年至1185年十年間,作為一名英勇的騎士,他在鎮壓眾多國內叛亂過程中盡顯其出色的組織能力,並因此而聲名遠揚。
 
宣誓參加東征的有三位有名的歐洲君主 — 神聖羅馬帝國皇帝(德皇)腓特烈一世、法王腓力二世和英王理查一世。腓力二世和理查之間芥蒂甚深。腓力處心積慮要奪回英格蘭在法蘭西王國的領地。理查年輕時與腓力之姐艾莉絲訂婚,但是理查卻認為艾莉絲是其父的情婦而堅決不娶。
 
後來腓力二世已與理查之弟約翰秘密勾結,理查因內亂發生而急於回國,但平時驕橫貪暴的他早已到處樹敵,最後被俘虜。華特依靠忠於理查的諸侯和倫敦市民的支持,將約翰擊敗。
 
理查是符合那時代期望的歐洲君主,被歌頌為「英雄」和「深得民心」的君主。他參與當時視作聖戰的十字軍遠征,歸後亦盡力捍衛其家族的傳承領地。就理查的領導才能及軍略眼光而言,他都可說是一位佼佼的國王和英明的統帥,也留下許多有著騎士精神的浪漫傳說。
 
缺1-對政治管理事務缺乏用心。理查一世身為英格蘭國王,在位10年,僅到過英格蘭兩次,一次是舉行加冕典禮,住四個月;另一次是在被虜獲釋後回到英格蘭,住兩個月。其餘時間除參加十字軍遠征外,主要是住在法國的領地上。事實上,他對治國不感興趣,他更在乎財富和王位,因為這為他提供資金與權力去組織軍隊。他將國政交由親信威廉·倫夏和華特處理。
 
缺2-殘暴的性格面向,在遠征過程中他大肆燒殺搶掠,相較於敵人薩拉丁對基督徒的寬大態度,有著明顯的差別。
 
缺3-經常輕裝作戰並身先士卒,對自身安全的不關心,導致在戰場上受弩傷而殞命。
1199-1216
約翰
無地王
 
 
 
父:亨利二世四子
母:阿基坦的埃莉諾
 
妻:1格洛斯特的伊莎貝爾
妻:2昂古萊姆的伊莎貝拉
 
13世紀初,當時的英王約翰失政,法王腓力二世乘機奪回諾曼第及安茹兩地,約翰返回英格蘭。1215年,約翰王在英格蘭貴族逼迫之下訂立大憲章,才保住英格蘭王位。此後百多年,法國貴族出身的英王,念念不忘要向法王取回祖宗的失地,而英王亦仍然控有法國西南沿岸一隅的阿基坦(Aquitaine),也成為銳意一統全國的法國王室的眼中釘。
約翰被普遍地視為英國歷史上最不成功的君王之一,他串通外敵、謀叛兄長、殺害姪兒、失去歐陸領土的經歷使他在世時就失去臣民的愛戴。
 
在《羅賓漢》的傳說中,約翰通常被描繪為主要反派,在各種版本的傳說裡,他的邪惡統治與諾丁罕領主的橫徵暴歛互為表裡的造就了夏伍德森林的好漢,而他勾結法國圖謀王位的史實也多半會被提及。 在2010年的電影《羅賓漢》中約翰被詮釋為一名輕佻、背信、多疑的負面人物,但在與母親與妻子的對手戲中也表現出他自卑、令人同情的一面。
 
約翰在處理國際與貴族關係上犯過不少嚴重的錯誤,致使他在其治世必須花費大量心力來處理它們。甚至有說法認為,約翰失敗的統治使之後的英國王室不再以約翰為男性成員命名。 
 
但約翰統治時期的動盪並不能完全歸咎於他,他與貴族間的緊張關係其實能追溯到其父亨利二世開始的王權集中措施,他聞名的兄長獅心王理查不負責任的統治也早已造成王室財力的疲敝。
 
約翰仍舊為英國留下了一些正面的影響,然而多半是無心插柳之舉。由約翰在諸侯、貴族、僧侶和民眾的逼迫下所簽署的法令《大憲章》雖幾乎未被實踐,但在後世有著極其崇高的地位,更視為西方民主制度的重要里程之一。另外,利物浦港的建設也始於約翰一朝。由于約翰在繼位前已經是愛爾蘭名義上的君主,所以他的繼位代表著愛爾蘭和英格蘭第一次由同一位君主統治。
 
在民間傳說中,約翰的死因是被一名修士下毒。據信這毒藥中包含了狼頭草,而狼頭草在中古巫術中是會使中毒者化身成狼人的材料。約翰下葬之後,人們聽見他的墓穴中傳來了各種各樣的嚎叫聲,恐懼的居民們將屍體拖出任其腐爛。但是不久之後,就有人聲稱看見化為狼人的國王在森林之中遊走。
1216-1272
亨利三世
 
父:約翰
母:昂古萊姆的伊莎貝拉
 
妻:普羅旺斯的埃莉諾
約翰死時亨利三世才九歲。反對約翰的英格蘭伯爵們當時正準備支持法國王子路易入侵英格蘭推翻約翰。約翰的不期之死為他們提供了一個和平解決這個問題的方法:他們迅速加冕約翰的兒子亨利為國王,在亨利年幼期間這些伯爵可以按大憲章作為國王的執政人來統治英格蘭。這些執政人一直統治到1227年。
 
但亨利成人後他立刻開始重建國王的絕對權力。他娶了法國普羅旺斯的埃莉諾為王后。
 
如果約翰算是一位有抱負但生不逢時的君主,那麼他兒子亨利三世則是徹底的無所作為。在亨利三世統治的半個多世紀裡,除了偶爾打壓一下不安分的王室成員,就剩下修修教堂的工作了。
 
亨利本人非常崇拜盎格魯-薩克森國王愛德華。他將他大兒子命名為愛德華。亨利決定將愛德華建立西敏寺所在的區為王國的權力中心,英格蘭貴族集會的西敏宮成為王國最大的慶祝場所,他聘請法國建築師將西敏寺改造為歌德式,這項工程從1245年開始,而改造後的西敏寺的中心將是愛德華國王的紀念堂。
 
雖然他的在位時間相當長,但卻是英格蘭歷史上最無名的國王之一。
1272-1307
愛德華一世
長腿 Longshanks
蘇格蘭人之鎚 Hammer of the Scots
 
 
父:亨利三世
母:普羅旺斯的埃莉諾
 
妻:1卡斯蒂利亞的埃莉諾公主(斐迪南三世之女,西班牙公主)
 
兩人婚後感情極好,是中世紀難得的恩愛夫妻,一直形影不離,埃莉諾曾陪伴愛德華前往十字軍東征,在以色列生下女兒。
 
妻:2 法蘭西的瑪格麗特公主(腓力三世之女)
儘管他是史上第四位名為愛德華的英格蘭國王,他仍依諾曼人對君主的稱號排序習慣被稱為愛德華一世。在此之前英格蘭另有三位以愛德華為名的盎格魯撒克遜人國王,分別是長者愛德華、殉教者愛德華和懺悔者愛德華。
 
以征服威爾斯和幾乎征服蘇格蘭而聞名。然而兒子愛德華二世即位後最終並未能征服蘇格蘭。
 
常年打仗花光了財產,於是愛德華一世不得不召開會議徵收軍費,這就是著名的模範會議 Model Parliament。
1307-1327
愛德華二世
 
 
父:愛德華一世四子
母:卡斯蒂利亞的埃莉諾公主(斐迪南三世之女,西班牙公主)
 
妻:法蘭西的伊莎貝 Isabella of France(腓力四世之女)
他的一生皆為其寵信的弄臣和叛亂的貴族所主宰,以致最後悲慘地死去。根據各種記載可以推測他可能是一個同性戀者。
1327-1377
愛德華三世
 
 
父:愛德華二世
母:法蘭西的伊莎貝(腓力四世之女)
 
妻:西班牙亞拉岡的伊莎貝拉
法蘭西的伊莎貝拉與馬奇伯爵羅傑·莫蒂默合謀廢黜、謀殺愛德華二世。父王遭廢黜後,愛德華三世由坎特伯雷大主教沃爾特·雷諾茲(此人是愛德華二世的寵臣之一)加冕為英格蘭國王,實權被攝政的太后和其情夫馬奇伯爵掌握,馬奇伯爵獲得大量封地(包括著名的登比封地)並在英格蘭飛揚跋扈。
然而,愛德華三世很快聚集起實力懲罰殺死他父親的人。1330年,愛德華三世親政,立刻下令處死馬奇伯爵並沒收其財產。
 
英法百年戰爭開始
(1) 法國想趕走仍然盤據西南地區的英格蘭,統一法國。後者非但不肯,還想奪回其祖先的土地(諾曼第、安茹)。
(2) 法國王位危機:查理四世於1328年去世,和他血緣最近的男性親屬是英王愛德華三世。愛德華的血統繼承自其母伊莎貝拉,查理四世的姐姐;但由於法蘭西王位規定不可由女性繼承,伊莎貝拉是否具有王位繼承權同樣是個問題。此外,法國貴族對接受一位英國國王的統治也猶豫不決。最後決定由腓力六世即位。由於對腓力六世繼承法蘭西王位不滿,1337年愛德華三世正式自稱為法蘭西國王,而腓力六世亦宣布收回愛德華三世在法國的所有領地,結果英法兩國全面開戰。
(3) 法蘭德斯的貿易糾紛:該地位於法國北疆,表面隸屬法國,實則獨自行政,且與英格蘭有很多羊毛貿易。腓力六世支持法蘭德斯的親法勢力鎮壓當地的起義,影響當地英國商人的羊毛貿易。為報復,愛德華三世曾下令禁止向法國出口羊毛。
(4) 英軍第一大捷:1345年加斯科涅戰役、克雷西會戰大勝
(5) 1348年英格蘭爆發黑死病
(6) 英軍第二大捷:1355年普瓦捷戰役,黑太子愛德華發動突擊大勝,俘虜法王約翰二世
 
愛德華三世在位時的另一個主要的敵對目標是蘇格蘭。早在1333年,愛德華三世擊退過入侵英格蘭的蘇格蘭勢力。1356年他又曾進入蘇格蘭南部。
 
黑太子愛德華Edward the Black Prince是英法百年戰爭初期的主要領袖之一。大概是由於他穿戴黑色盔甲(最早見於16世紀文獻中;愛德華生前從未被這麼稱呼過)
 
晚年受到情婦佩雷斯夫人的控制。也是在這時,被認為是異端的羅拉德派宗教改革運動盛行起來。
1377-1399
理查二世
 
 
(愛德華三世之長孫)
父:黑太子愛德華次子
母:肯特的瓊安
 
妻:1波西米亞的安妮
妻:2法國瓦盧瓦的伊莎貝拉
其父(黑太子愛德華)及兄長(昂古萊姆的愛德華)先後早於祖父愛德華三世逝世,所以愛德華三世於1377年逝世後,年僅10歲的理查便繼承英格蘭國王王位, 實權為叔父蘭開斯特公爵掌握。
 
由於蘭開斯特公爵治國有方,議會和貴族都更傾向於支持他,而非理查二世。隨著矛盾的激化,議會最終廢了理查,擁立蘭開斯特公爵的兒子亨利,是為蘭開斯特王朝的亨利四世。這一事件也是首次由議會来裁定王位歸屬。
 
理查繼續堅持和平的對待法國政策(他第二任妻子為瓦盧瓦的伊莎貝拉),理查繼續自稱法國國王並且不放棄加來(英法港口),但是他當政期間百年戰爭休戰了28年。
 
理查是一位偉大的皇家藝術贊助人,他下令把諾曼時代西敏寺改建成現在的樣子。傳說理查二世是手帕的發明者,英國王室札記這樣寫到:「國王用一小片衣物擦鼻子。」
 
隨著矛盾的激化,議會最終廢了理查二世,擁立蘭開斯特公爵的兒子亨利(也是愛德華三世之孫),是為蘭開斯特王朝的亨利四世。這一事件也是首次由議會来裁定王位歸屬。
 
此後,金雀花王朝時的兩分支系——蘭開斯特王朝和約克王朝先後統治,而這兩家族因為王位爭奪而爆發了15世紀後半葉的玫瑰戰爭。
 
 
  • 蘭開斯特王朝 Lancaster 到 約克王朝 York|1399-1485

『玫瑰戰爭』

1399年理查二世逝世後的英格蘭由該朝的兩分支系——蘭開斯特王朝和約克王朝先後統治,蘭開斯特家族的支持者主要在北部和西部,以紅玫瑰作為紋章;而约克家族的支持者主要在南部和東部,以白玫瑰作為紋章。而這兩家族因為王位爭奪而爆發了15世紀後半葉的玫瑰戰爭。

 
蘭開斯特王朝
1399-1413
亨利四世
博林布魯克的亨利Henry (of) Bolingbroke
 
 
父:蘭開斯特公爵岡特的約翰(愛德華三世四子)
母:蘭開斯特的布蘭奇
 
妻:1博恩的瑪麗
妻:2納瓦拉的胡安娜
 
亨利四世是自諾曼征服以來第一位以英語為母語,而不是以法語為母語的英格蘭國王。
幼主理查二世在位時, 實權為叔父蘭開斯特公爵掌握。由於蘭開斯特公爵治國有方,議會和貴族都更傾向於支持他,而非理查二世。隨著矛盾的激化,議會最終廢了理查,擁立蘭開斯特公爵的兒子亨利,是為蘭開斯特王朝的亨利四世。這一事件也是首次由議會来裁定王位歸屬。
 
亨利四世和理查二世同為愛德華三世之孫,事實上他們從小關係密切。傳言說理查二世最後是餓死或絕食而死,理查還活著隨時準備奪回王位的傳言也持續。
 
亨利四世為英格蘭國王和愛爾蘭領主,同時也繼承從祖父愛德華三世開始的『宣稱對法蘭西王國的統治』。亨利四世從未計劃入侵歐洲大陸
(1) 健康狀況惡劣:亨利的晚年面臨著嚴重的健康問題。他本來就得了一種皮膚病,後來轉為嚴重的急症。
(2) 內亂:亨利四世在位期間大部分都在應付各種陰謀、反叛和暗殺,頭十年間,叛亂一直在持續。
(3) 法國姻親:法王查理六世也沒有多大的意圖恢復戰爭,因為亨利有他的女兒『瓦盧瓦的伊莎貝拉』(理查二世的妻子)作為人質。
由於這些原因,在百年戰爭中,在亨利四世十四年的統治時期繼續理查二世和查理六世之間的休戰。
蘭開斯特王朝
1413-1422
亨利五世
 
 
父:亨利四世
母:博恩的瑪麗
 
妻:瓦盧瓦的凱薩琳
(1) 法王查理六世的女兒,瓦盧瓦的伊莎貝拉(查理二世之妻)的妹妹
(2) 因法國戰敗嫁給亨利五世
(3) 亨利五世死後成為王太后,私自嫁給歐文·都鐸,孫兒後來成為都鐸王朝的始創人亨利七世
理查二世時代,博林布魯克的亨利被放逐期間,小亨利由理查二世收養,並得到很好的教育。父親篡位後,亨利封為威爾斯親王。
 
亨利五世重燃百年戰爭戰火,而他甚至取得了比愛德華三世更大的勝利。當時法國內部矛盾重重:法王查理六世長期患精神病、兩大貴族集團奧爾良派與勃艮第派流血衝突。亨利五世加以利用。實際上,他使勃艮第公爵無畏的約翰背叛自己的國家轉而支持英國。
 
1420年亨利五世迫使查理六世簽訂特魯瓦條約。條約規定:亨利五世與查理六世的女兒『瓦盧瓦的凱薩琳』結婚,並且查理六世死後其法國王位由亨利五世繼承(剝奪了法國王太子查理的繼承權)。亨利五世實際成為法國的攝政。
蘭開斯特王朝
1422-1461
亨利六世
 
 
父:亨利五世
母:瓦盧瓦的凱薩琳
 
妻:安茹的瑪格麗特
亨利五世去世時,亨利六世才九個月大。不久後法王查理六世也去世,但法國人大多不承認特魯瓦條約。兩位叔父分別在英國和法國攝政:格洛斯特公爵漢弗萊在英國;貝德福公爵約翰在法國。前者死於1435年,後者一直任攝政至1437年。
 
亨利六世從他的父親那裡繼承了百年戰爭這筆不妙的遺產。當時戰況正發生變化:聖女貞德於1429年奧爾良之圍擊退英軍,勝利的天平逐漸倒向法國一邊。貝德福公爵約翰去世後,形勢對英國更為不利。最後以戰敗的結果,於1453年結束百年戰爭
 
從1453年開始,亨利六世的精神病間歇發作。約克公爵理查抓住時機發動叛亂,企圖成為亨利六世的攝政並取代亨利六世的兒子的繼承人地位。玫瑰政爭的叛亂開始。1461年,亨利六世被約克的兒子愛德華推翻,亨利逃亡到蘇格蘭,後者成為約克王朝的第一位國王(愛德華四世)。
 
由於亨利六世的軟弱,亨利五世時代取得的豐碩戰果喪失殆盡,且陷入血腥的玫瑰戰爭之中。雖然對政治不怎麼感興趣,但他卻為英格蘭的教育事業作出了很大貢獻,1440年,亨利六世創建了伊頓公學和劍橋大學國王學院。
約克王朝
1461-1483
愛德華四世
 
 
父:第三代約克公爵理察·金雀花
母:西西莉·納維爾
 
妻:伊莉莎白·伍德維爾
玫瑰戰爭中約克家族的主要領導者。在戰爭中打敗亨利六世,亨利六世與皇后瑪格麗特逃亡到蘇格蘭。
 
1475年,愛德華四世打敗法國,簽下皮基尼條約。
1482年,愛德華四世聯合蘇格蘭的奧爾巴尼公爵亞歷山大推翻國王詹姆斯三世,雖然其後詹姆斯三世因愛德華四世與奧爾巴尼公爵亞歷山大決裂而復位,但是蘇格蘭亦無力對抗英國。
至此,愛德華四世的敵人只餘下流放中的亨利·都鐸(後來的亨利七世) 
 
1483年,愛德華四世病逝,遺命其弟為攝政,扶助只有十二歲的兒子愛德華五世統治英國。
約克王朝
1483-1485
理查三世
 
 
 
父:第三代約克公爵理察·金雀花
母:西西莉·納維爾
 
妻:安妮·內維爾
愛德華四世過世後,理查曾短暫以護國公的身分替愛德華五世(愛德華四世之子)攝政,隨後將愛德華五世與弟弟舒茲伯利的理查送進倫敦塔後奪權成功,並於1483年7月6日被加冕為英格蘭王。
 
也有人說他的奪位是亨利七世為了正統化繼位資格而捏造。
 
當時正是英格蘭玫瑰戰爭的混亂時期。兩年後,理查三世在博斯沃斯戰役(玫瑰戰爭倒數第二戰)中陣亡。

 

 

  • 都鐸王朝 Tudor|1485-1603
亨利·都鐸得到蘭開斯特王朝的支持者的民心,更在戰爭中獲得約克王室的支持,在玫瑰戰爭後期漸漸得勢。
 
亨利·都鐸是誰:
父親埃德蒙·都鐸的媽媽是『瓦盧瓦的凱薩琳』  
(1) 法王查理六世的女兒、『瓦盧瓦的伊莎貝拉』(金雀花王朝末代-查理二世之妻) 的妹妹 
(2) 因法國戰敗嫁給亨利五世(蘭開斯特家族)
(3) 亨利五世死後成為王太后私自嫁給歐文·都鐸
所以亨利·都鐸的父親埃德蒙·都鐸是亨利六世同母異父的兄弟
而母親瑪格麗特·博福特是蘭開斯特公爵岡特的約翰的曾孫女
 
玫瑰戰爭結束:亨利·都鐸順利登上英王大位,是為亨利七世。而他和伊莉莎白·約克的聯姻,象徵著過往開戰的雙方,在新王朝的旗幟下聯合起來,進一步鞏固了都鐸家族的勝利,並結束了玫瑰戰爭。
 
伊莉莎白(亨利·都鐸的孫女)即位時英格蘭處於內部因宗教分裂的混亂狀態,但她不但成功地保持了英格蘭的統一,而且在經過近半個世紀的統治後,使英格蘭成為歐洲最強大和最富有的國家之一,也是英國文化發展的一個重要時期
 
都鐸王朝的權勢並不局限在英格蘭,他們在《1535-1542年威爾斯系列法案》中成功將威爾斯兼併入英格蘭,並確立了英格蘭對愛爾蘭王國的治權。他們亦維持了對法國王位的主張,但歷任君主都沒有在實現該主張上有任何實質進展。
 
在位|國王 重要記事
1485-1509
亨利七世
 
 
 
父:埃德蒙·都鐸(亨利六世同母異父弟)
母:瑪格麗特·博福特(蘭開斯特公爵岡特的約翰的曾孫女)
 
妻:約克的伊莉莎白(愛德華四世之女)
Elizabeth of York
1486年,亨利七世與德華四世之女約克的伊莉莎白結婚,宣布約克和蘭開斯特兩大家族合併,結束了玫瑰戰爭。
 
其後亨利七世採取聯姻政策:
(1) 亨利七世為長子亞瑟·都鐸聘娶西班牙公主──阿拉貢的凱瑟琳,爾後長子亞瑟早逝,為繼續保有與西班牙之間以聯姻方式獲得的友好關係,亨利七世說服凱瑟琳留下,並將其嫁給當時只有12歲的次子亨利。
(2)亨利七世的長女瑪格麗特嫁給蘇格蘭國王詹姆斯四世。(造成後來蘇格蘭的瑪麗與伊莉莎白有繼位之爭)
 
亨利七世任內獎勵工商業發展,有賢王之稱。
1509-1547
亨利八世
 
 
 
父:亨利七世的次子
母:約克的伊莉莎白
 
妻:1 亞拉岡的凱薩琳 Catherine of Aragon
 
妻:2 安妮·博林 Anne Boleyn
 
妻:3 珍·西摩 Jane Seymour
 
妻:4 克里維斯的安妮
妻:5 凱薩琳·霍華德
妻:6 凱薩琳·帕爾
亨利八世為了休妻(亞拉岡的凱薩琳)而另娶新妻(安妮博林)而與當時的羅馬教皇反目。
他推行英格蘭宗教改革,並通過一些重要法案,容許自己另娶,並將當時英國主教立為英國國教大主教,使英國教會脫離羅馬教廷,自己成為英格蘭最高宗教領袖,使英國王室的權力因此達到頂峰。
 
安妮的心機奪后:安妮·博林原本是亞拉岡的凱瑟琳的女侍官,他成功魅惑亨利奪得后位。但他們的婚姻也不被國際上認可,且人民愛戴凱薩琳故不喜歡安妮的強勢手段,安妮的傲慢也使他在宮廷中不受歡迎。她婚後的猜疑、暴怒以及狠毒的手段,很快的使亨利對她產生厭倦。
 
珍·西摩立后:1536年5月安妮因私通的罪名被捕入獄,關進倫敦塔並斬首。11天後,亨利八世就迎娶珍·西摩(安妮生前的侍從女官)。珍的母系血緣可上溯至金雀花王室,西摩家族地位比博林家族更高,受到當時貴族的一致擁護。
 
三后比較:凱薩琳有著高貴血統和皇室風範;安妮狡黠嫵媚、博覽群書、擁有權勢。珍·西摩的受教育程度遠亞拉岡的凱薩琳和安妮博林,只會簡單的閱讀和書寫,什麼字也不認識,但他溫順機敏,具備凱薩琳所具備的品德,也擁有著凱薩琳所沒有的青春與美貌。安妮時髦、崇尚法國文化;珍·西摩傳統、崇尚英國文化。在安妮時代,王宮的社交活動之頻繁和奢華都達到了頂峰;而珍·西摩讓宮廷再次變成了一個保守穩重、井井有條的傳統風格。他善待兩位可憐的公主,對亨利百依百順,被認為是亨利的六位王后中「最美好、最謹慎也最慈悲的一位」。與高調的博林家族相比,西摩家族較沒有仗勢欺人的情形,讓亨利寬慰不少,珍·西摩當王后時,亨利似乎更能專心主持國政。
 
亨利八世還合併了英格蘭和威爾斯,使英國皇室的權力達到頂峰。他也是愛爾蘭領主,後來更成為愛爾蘭國王。
 
國家的權力擴大了,而中產階級對政治的參與度也加強了。
 
亨利八世也成功的參與了歐洲大陸上的政治外交,然而卻為此耗盡了國庫,給以後繼位的英國君主帶來了麻煩。
 
凱瑟琳的六子除了瑪麗公主其餘都早夭。據說凱瑟琳最後被安妮毒死。 安妮只生下伊莉莎白一世,無皇子。 終於珍·西摩生下第一位皇子愛德華六世,產後珍去世。亨利八世急於確保男性繼承人,故多次再婚,但都不順利。
 
亨利八世死後十來年間,其三個合法子女都坐上英國王位。
1547-1553 愛德華六世
1553-1558 瑪莉一世
1558-1603 伊莉莎白一世
1553-1558
瑪麗一世
血腥瑪麗
 
 
父:亨利八世
母:亞拉岡的凱薩琳
 
配偶:西班牙的腓力二世
童年時的瑪麗有良好教育的大家閨秀,但自從凱薩琳失寵後,他被安妮欺壓,被父親冷淡對待,加上從小身子就差,這些淒慘的遭遇,直接造成瑪麗公主日後凶殘無情且陰狠毒辣的個性。
 
珍西摩死後,瑪麗成為愛德華六世的教母,重回權力。
 
弟弟愛德華六世死於結核病,年僅15歲,死後由瑪麗繼承王位,任英格蘭和愛爾蘭女王。瑪麗一世在位時,蘇格蘭女王也稱為瑪麗一世,但並非同一人,而是其表侄女。
 
瑪麗恢復羅馬天主教(舊教),取代她父親亨利八世在英格蘭宗教改革提倡的盎格魯宗(新教),過程中,她下令燒死約300名宗教異議人士,得名「血腥瑪麗」。
 
瑪麗加冕後已是37歲了,她本身相貌並不出眾再加上年老色衰,沒有繼承到父母的優良基因,沒有妹妹出色的外表,因此她希望盡快找到合適夫婿以生下儲君,以免王位落入其信奉新教的妹妹伊莉莎白手中。
 
1553年她與西班牙的腓力二世聯姻。根據婚約內容,腓力得到英格蘭國王的稱號,所有文件必須同時有腓力及瑪麗二人的簽名,國會亦只會同時聽命於兩人聯合的命令,甚至連貨幣上也同時雕有國王與女王的肖象。婚約亦指明英國於西班牙有戰役時,沒有義務為其西班牙國王查理五世提供任何軍事援助。 
 
為了使腓力的頭銜可與瑪麗看齊,查理五世把那不勒斯及耶路撒冷的王位贈予腓力,瑪麗因而成為那不勒斯皇后及名義上的耶路撒冷王后。 1556年,查理五世退位,腓力繼位,瑪麗則順理成章成為西班牙王后。
 
1558年11月17日,年僅42歲的瑪麗一世在聖詹姆斯宮病逝,死因可能是卵巢囊腫或子宮頸癌。
1558-1603 
伊莉莎白一世
 
 
 
 
父:亨利八世
母:安妮·博林
任英格蘭和愛爾蘭女王。伊莉莎白即位時英格蘭處於內部因宗教分裂的混亂狀態,但她不但成功地保持了英格蘭的統一,而且在經過近半個世紀的統治後,使英格蘭成為歐洲最強大和最富有的國家之一。
 
剛好歐洲進入大航海時代。
 
伊莉莎白時期是英國文化發展的一個重要時期,尤其是詩歌和話劇進入了一個黃金時代。(1) 女王喜歡藝術。(2) 皇室形象宣傳:由於宗教改革的緣故,肖像崇拜式微,為了能加強皇室神聖形象,繪畫、文學、戲劇等藝術形式都成了重要的宣傳工具。 (3) 藝術家移入:自宗教改革以來,許多改革派的藝術家被迫從歐洲大陸逃亡,新教的英格蘭成了避風港。(4) 藝術贊助:擊敗西班牙無敵艦隊後,開啟航海殖民時代,賺進大量資金,成為藝術贊助的後盾。
 
在國家管理方面,伊莉莎白比她的父親和姐姐更加溫和。在宗教方面她相對寬容,避免了大規模的處決民眾。伊莉莎白在外交方面非常謹慎,小心的周旋於當時的強國法國和西班牙之間。1588年,英國擊敗了西班牙的無敵艦隊,這成為英國歷史上最偉大的軍事勝利之一。與當時中國皇帝明神宗也有過互動。
 
一些歷史學家把伊莉莎白描述為脾氣不好而且優柔寡斷,靠運氣成功的統治者。在她統治的後期,出現一些嚴重的經濟和軍事問題,削弱了她的受歡迎程度。伊莉莎白被認為是有魅力的演員,時代的倖存者,那時政府的作用微弱而且有限,她同時代的其他君主,如蘇格蘭的瑪麗,因為被國內問題困擾,削弱了自己的王權。這種情況下,在經歷了她姐姐短暫的統治後,她歷經44年的統治為英國提供了寶貴的穩定,並形成了國家認同。
 
伊莉莎白終生未婚,因此有童貞女王The Virgin Queen之稱,亦稱榮光女王Gloriana、賢明女王Good Queen Bess。被稱為童貞女王並不意味著她終生沒有性生活,伊莉莎白不僅僅是繼承了母親的美貌,母親的風流也一點沒有落下。不結婚生子的原因多出於政治考量。
 
她決定繼承人是她的表侄孫詹姆士,被她處死的蘇格蘭瑪麗女王的兒子詹姆士。這位詹姆士當時已經成為蘇格蘭的詹姆士六世了。至此,英格蘭和蘇格蘭同歸一個君主,一個王朝的統治下,開始了不列顛統一進程的第一步──王室聯合,但英格蘭和蘇格蘭兩個國家依然保持自己獨立運作的政府。
 
亨利八世之後子女都沒有子嗣,伊莉莎白去世後都鐸王朝從此終結。

 

  • 斯圖亞特王朝 Stuart|1603-1714,1707-1714改為君主制
伊莉莎白將王位傳給蘇格蘭的詹姆士(蘇格蘭的瑪麗之子)。至此,英格蘭和蘇格蘭同歸一個君主,一個王朝的統治下,開始了不列顛統一進程的第一步──王室聯合,但英格蘭和蘇格蘭兩個國家依然保持自己獨立運作的政府。
 
伊莉莎白去世50年之後,英國內戰爆發了,英國成為了一個短暫的共和國。
 
蘇格蘭1542-1567
蘇格蘭的瑪麗一世
雙后
沒有土地的女王
 
 
 
父:蘇格蘭國王詹姆斯五世
母:吉斯的瑪麗
 
夫:1法蘭西國王弗朗索瓦二世(法王亨利二世之子)
 
夫:2英格蘭貴族達恩利勳爵亨利·斯圖亞特(亨利七世的長女瑪格麗特的外孫)
 
夫:3伯斯維爾伯爵詹姆斯·赫本
瑪麗是蘇格蘭國王詹姆斯五世唯一子女,祖母是瑪格麗特·都鐸是亨利七世長女(因聯姻嫁給蘇格蘭的詹姆斯四世)。父親去世後,僅有六天大的瑪麗繼承了王位,由亞蘭伯爵二世攝政,後由瑪麗的母親攝政。
 
1543-1551 亨利八世的粗暴求婚Rough Wooing:
(1) 亨利八世打算藉由強迫蘇格蘭王位繼承人瑪麗嫁給其子愛德華從而摧毀老同盟、削弱蘇格蘭的實力並防止法國人入侵。
(2) 1547年9月10日,又稱為「黑色星期六」,蘇格蘭人在平其克魯之戰中慘敗給英格蘭。吉斯的瑪麗向法國求助,法國的新國王亨利二世提議讓蘇格蘭年幼的女王與自己剛出生兒子──王太子弗朗索瓦的聯姻來統一法國與蘇格蘭。因有婚約在身,瑪麗一世的童年大部分時間都是在法蘭西度過的,在法國王宮裡瑪麗備受寵愛,接受良好教育。
(3) 因戰爭花費高昂,雙方於1551年簽訂條約結束戰爭,但雙方都認為自己並沒有戰敗。這是蘇格蘭和英格蘭王國最後一場大規模軍事衝突,之後由於伊麗莎白傳位給詹姆士讓英格蘭和蘇格蘭政權統一。
 
1558年,她嫁給了法蘭西王儲弗朗索瓦。1559年,弗朗索瓦登上法蘭西王位,是為弗朗索瓦二世,瑪麗也一度成為法蘭西王后,直至丈夫在1560年12月去世。
 
按照常規繼承法的規定,瑪麗在其無嗣的表姑伊莉莎白一世之後,是英格蘭王位的下一個繼承人。但是,根據天主教規定,伊莉莎白是私生女,這使瑪麗成為真正的王位繼承人。
 
之後瑪麗她嫁給了她的表弟亨利·斯圖亞特。瑪麗與亨利·斯圖亞特的聯姻激怒了伊莉莎白:(1) 因為亨利·斯圖亞特的英格蘭貴族頭銜,她認為這次婚姻應該得到她的許可。(2) 亨利·斯圖亞特具有英格蘭和蘇格蘭王室的血統,他們的子女極有可能去繼承王位。
 
但瑪麗和亨利·斯圖亞特的婚姻並不美滿,亨利變的傲慢自大貪求權力,瑪麗則與近臣私通。亨利後來重病,並死於謀殺。一般認為是伯斯維爾伯爵詹姆斯·赫本謀殺了亨利·斯圖亞特,但他獲判無罪,且與瑪麗結婚。反對這對夫婦的起義爆發。1567年7月24日,她被迫退位給她與亨利所生的一歲兒子詹姆斯六世。
 
瑪麗意欲奪回王位,失敗後逃往南方,向其表姑英格蘭女王伊莉莎白一世尋求保護。因顧忌瑪麗一世血統正統問題,伊莉莎白囚禁了她十八年,最後遭到處決。
 
蘇格蘭的瑪麗女王是全歐洲最傳奇也是最富個人美麗的女人,這首先來自於她的美麗,據說她身高1米8,身材玲瓏,容顏俏麗,擁有高雅的氣質和無比的聰慧,她會講六種語言,兩種樂器,精通各種藝術。 
 
作家茨威格在為瑪麗的傳記中開篇寫道『未必有另一個女人在眾人筆下竟是如此不同:有人說她是殺人兇手、有人說她是女中英烈、有人說她是笨笨挫的陰謀家、有人說她是無辜的聖潔者......。』
1603-1625
英格蘭的詹姆士一世
蘇格蘭的詹姆士六世
 
 
 
父:達恩利勳爵亨利·斯圖亞特
母:蘇格蘭女王瑪麗一世
 
妻:丹麥的安妮
 
男寵臣?:白金漢公爵喬治·維利爾斯
1589年,詹姆士迎娶新教強國:丹麥國王克里斯蒂安四世的姊姊安妮公主(往後私下改信天主教,但夫妻感情不錯),得到新教雙強——英國與丹麥半公開的支援。
 
蘇格蘭環境下的詹姆士完全不懂議會在英格蘭的力量,他相信『君權神授』,與議會衝突,後來權力被架空。他在位的最後兩年,太子查理和白金漢公爵喬治·維利爾斯操縱了一切。
 
除了最後幾年由白金漢公爵喬治·維利爾斯籌劃的幾次可笑的災難性的西班牙登陸外,詹姆士一世的外交走的是不動干戈的和平政策,只要一想到當時的歐洲正因尼德蘭戰爭(八十年戰爭)與三十年戰爭1618-1648而騷動不已,詹姆士治世的和平就成了不可思議之事。
 
與西班牙關係:對於國王苦心孤詣的追求和平,當時的英格蘭人民卻不太領情。人們拿伊麗莎白一世的鬥志雄心作對比,認為國王不敢與西班牙開戰。(1) 詹姆士曾處決伊莉莎白時代起的英格蘭民族英雄:冒險家華特·雷利,大幅降低國王在群眾間的民望。雷利因為違反與國王的承諾,在南美開發時與西班牙勢力發生衝突,使得詹姆士在西班牙的壓力下處決他。(2) 1618年三十年戰爭爆發,歐洲新、舊教兩派的對立飆升,挑起英格蘭新教徒的好戰情緒;詹姆斯對天主教領袖的西班牙,努力推行和平妥協的外交方針,卻不受人民支持。
 
與荷蘭關係:詹姆士在位時期,英國不但無力侵犯西班牙的商貿勢力,它的海上力量更被新興的荷蘭共和國超越。英國東印度公司的規模與軍力都遠小於荷蘭東印度公司,因此在1623年放棄與日本、印尼等地的貿易,讓荷蘭逐漸壟斷兩地的白銀、香料貿易,成為17世紀最富裕繁榮的歐洲國家,締造出「荷蘭黃金時代」。而英國為了躲避荷蘭人強大的軍力與競爭,只能轉往印度發展。比較值得稱道的,是英國持續了工業發展的力道,總體來說經濟一直在快速前進,英國因此在17世紀成為歐洲三大工業強國之一。另外兩國是荷蘭與法國。
 
小插曲:1604年『火藥陰謀』蓋·福克斯Guy Fawkes 試圖叛國,暗殺信仰新教的國王詹姆斯。1605年11月5日,當局鼓勵倫敦人點起篝火,慶祝國王逃過暗殺,自此變成知名活動。
 
1623年詹姆士一世發明了專利權,對英國與世界日後的工業革命與歷史產生巨大的影響。此外相傳他飽讀詩書。
1625-1649
查理一世
 
 
父:英格蘭的詹姆士一世
母:丹麥的安妮
 
妻:法蘭西的亨利埃塔·瑪麗亞

詹姆士一世的繼承人查理一世成為英格蘭、蘇格蘭及愛爾蘭國王。

查理一世成未經議會強行徵稅,甚至縱兵劫掠。民眾揭竿而起。最後,查理一世被送上斷頭台,斯圖亞特王朝中断,進入英格蘭聯邦時期。

1653-1659 英格蘭聯邦時期國家的統治者是護國公,先後由克倫威爾父子擔任。護國公不是君主,但卻是握有極大權力的獨裁者,被稱為「無冕之王」。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arah莎拉拉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